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发表论文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姚建彬:孔子学院助推中国文学海外传播

发布时间: 2018-03-29



[编者按] 近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专文刊登了新澳门新葡萄娱乐姚建彬教授的文章《孔子学院助推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报道新澳门新葡萄娱乐的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成就。以下全文转载。

 

原载2018328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 》第 07

 

孔子学院作为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国文化海外推广之重要平台、重要渠道的形象,已经日益清晰而稳固。

根据孔子学院总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1712月,全球目前共有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分布在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

在孔子学院面向全球发展的近14年历程中,它的多维度功能正日益彰显出来,从最初的单纯以汉语教学为核心任务,已经逐渐发展为以汉语教学为主、其他文化交流活动为辅的运行格局。在此一发展历程中,孔子学院对于推动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语言的传播,从来就不是单纯的语言活动,它势必同该语言赖以生存的那个民族的审美意识、文化习俗、思想观念、价值理想等深层次而又颇为隐秘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它们之间往往表现出一种水乳交融、相辅相成的态势。笔者以为,通过得体的方式介入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既是孔子学院使命与宗旨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其未来成长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组合拳越来越会打

根据笔者的观察,就孔子学院在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发展历程而言,已经发生了从无到有、由小而多的变化;就孔子学院在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资源获取而言,已经从最初等米下锅的求援窘境,慢慢转变为择优而推、左右逢源的格局;就传播途径而言,已经从最初的单向外推,逐渐转变为外推与内引相结合的双向互动交流;就可凭借的手段而言,已经从最初的单打独斗,转变为多元互补的格局;就空间拓展而言,已经从最初的过分倚重欧美国家而转变为如今面向多地域、多文化版图开掘的格局;就历史形态而言,中国当代文学所占的比重已远远超出了中国古典文学,也超出了近现代文学;就孔子学院传播的中国文学样式而言,从最初的以小说为主,逐渐转变为倾向于对外传播涵括小说、诗歌、戏剧、童话、寓言等各体文学样式在内的中国当代文学。

从孔子学院在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历程中所发生的种种变化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但凡有意在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方面发力的孔子学院,已经开始有效地运用组合拳了。

在传统的作家演讲与座谈、诗歌朗诵、作家签名售书之外,孔子学院开展的中国文学传播活动,还增加了新的手段,比如,在孔子学院所在国召开中国作家作品研讨会或者新书发布会,在海外创办译介中国文学的杂志、在海外创建传播中国文学的网站等等,其中最具有统筹规划性、持续时间最长且最有影响力的,要数新澳门新葡萄娱乐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通过俄克拉荷马大学孔子学院这个平台而实施的“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是由国家汉办于20099月批准立项并全额资助、由新澳门新葡萄娱乐和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文理学院联合承担的重大项目。实施该工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国文学同外国文学的交流和联系,为国外的中国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以及对中国文化和文学感兴趣的各界人士提供一个了解和品鉴当代中国文学景观的窗口。

这一工程主要包括三方面具体内容:一是在美国创办全英语杂志《今日中国文学》;二是在美国出版由10部作品组成的“今日中国文学”英译丛书;三是定期和不定期在中、美两国召开“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学术研讨会。

据了解,截至20183月,半年刊《今日中国文学》已经出版了12期,“今日中国文学”英译丛书已经出版包括莫言的《檀香刑》、贾平凹的《废都》、吉狄马加的《黑色狂想曲:吉狄马加诗选》、东西的《后悔录》、食指的《冬天的太阳》和《中国当代短篇小说选》《中国当代中篇小说选》等7部作品。而“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学术研讨会业已召开两次,比较圆满地实现了工程设立之初的预期目标。

  
全英语杂志《今日中国文学》(半年刊

自从“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正式启动以来,国内外多家媒体和诸多专家学者给予了高度关注,随着这项工程的持续实施,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孔子学院已经成为全球孔子学院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领头羊。

除此之外,像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孔子学院、拉丁美洲孔子学院中心、古巴哈瓦那大学孔子学院、意大利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等许多家孔子学院,近年来在利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学方面所作的工作也都可圈可点。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7年,依托全球孔子学院这个平台而开展的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活动,就多达60余场次。如果把各国孔子学院所开展的中国文化活动中部分涉及中国文学赏鉴、译介的活动也计算在内的话,得到的统计数字肯定还要高很多。

从长远来看,经由全球孔子学院所开展的这种相对安静而多边化的中国文学传播,其效果很可能是持久而意义深远的。

 

拓展中国文学传播空间

从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大计来看,孔子学院的出现,盘活了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多重资源,延伸了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途径,拓展了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空间,丰富了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手段与方式。从长远发展来看,各国孔子学院因地制宜地将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纳入自己的工作版图,势必丰富各地孔子学院自身建设与发展的内涵,为孔子学院的日常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推广活动增加分量和魅力。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大业同全球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完全可以建构一种互利互惠而共赢的格局。

在中国文学海外传播过程中,孔子学院完全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开展因地制宜的中国文学传播活动。比如,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组织策划的“刘震云文学电影欧洲行”在20173月至4月正式启动,行程遍及荷兰、捷克、奥地利、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不仅是孔子学院总部开创文化项目运营新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莱顿、维也纳、米兰、巴黎等多所孔子学院与当地文化机构深度合作、拓宽中欧文化交流渠道的创新模式,同时也有效地拓展了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新空间。再比如,黑山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的“‘我的中国梦’诗文与绘画比赛”,甚至包括很多孔子学院开展的征文比赛,如诺维萨德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的首届“一带一路·我和汉语的故事”征文比赛等,都在一定意义上面向海外世界培育着中国文学意识。一些孔子学院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中国诗歌朗诵会,也有益地推动了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

介入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不仅有效拓展了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空间,而且也有效增强了中国文学对海外受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得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以更加生动、近距离的方式得以呈现出来。

由于孔子学院的介入,明显增加了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交流的管道,激发了中外文学双向乃至多向交流沟通的可能性,从而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准备了可资凭借的精神资源。

因地制宜、有所选择地发挥孔子学院在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中的积极作用,具有值得关注、值得期待的多重功能与意义,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孔子学院自身的内涵式发展,而且有助于建构丰富、立体的中国国际形象,有助于展示中国文化的深沉魅力,在世界范围内,在中华民族同世界其他民族之间,搭建较目前更为丰满而富有情感且有温度的民心相通的桥梁。

随着全球孔子学院的进一步发展与质量提升,随着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现实需要和热情的进一步增长,中国文学必将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渗透到孔子学院的多方面工作中去。

 

作者简介

姚建彬,新澳门新葡萄娱乐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学走出去年度报告:2015-2016》首席专家,现任美国塔夫茨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版权所有 新澳门新葡萄娱乐(中国)官方网站 - 2023App Store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