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2009博一支部民俗学 赵娜
2010年11月28日,我参与了党支部关于“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时代先锋”的讨论会。在会上,同学们发言踊跃,使我受益良多。以下,我想就“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时代先锋”这一主题,谈一点我的认识和体会。
我记得,我在参加研究生党训班的时候,曾经聆听过沈湘平教授的一次名为“深层焦虑与人生信仰”的专题讲座,在讲座中,他提出“信仰是使人成为人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成就人生的动力以及成就集体事业的保障”。我相信,坚定人生信仰的问题一定是我们每一个党员都在不断思考的问题,我时常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加入共产党?如果说,我在大一的时候就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选择共产主义作为自己人生的信仰,更多的是基于对党的崇敬和热爱,而今天,我作为一个党龄已经超过两年的党员,更加坚定了自己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则是更多的基于我对党的认识和理解。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我较早的确定了自己的学术追求——民俗学,并为了今后能够进一步学习而付出了不懈的努力,现在我已经实现了我的梦想,从民俗学专业硕士毕业,并且完成了博士一年级的学习。可以说,我对于中国共产党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深入认识、理解和学习,始终伴随着我热爱民俗学、学习民俗学和进行民俗学研究的脚步。
众所周知,民俗学是一门以民间风俗习惯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而民俗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也就是说,广大的民众尤其是中下层民众是民俗真正的创造者、享用者和传承者,民俗学是一门关于广大民众且为了广大民众尤其是中下层民众的学问。也正是由于民俗学这种特殊的学科特点,我们要研究广大民众的文化,就必然要深入民间,与广大民众进行最近距离的亲密接触,也就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民众的生活疾苦和思想状况。在一次又一次的田野调查中,我离开了课堂中曾经苍白的理论和空洞的想象,真正的深入民间、深入民众,亲眼看到了他们贫困的生活状况,亲身感受到了他们艰难的生活经历,以及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困境与茫然,这无疑震撼着我的心灵,使我不断地反思和寻求解释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我第一次如此真实的感到了党的力量,同时也意识到我自身马列主义理论知识的欠缺,增加了我迫切的学习愿望。
正如“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先生在《建立中国民俗学派》一文中所指出的,一个民俗学者要能做好为民众和学者双方都接受的学问,必须有正确的研究立场和观点。“为什么要搞民俗学?是为了人民的幸福还是个人的饭碗?”是我们每一个从事研究的人在研究之前必须首先解决和回答的问题。只有站在民族民众的立场上,以人文科学学者的科学知识、真挚情感和平等的态度,去观察、思考和解释民族民俗事象,才能做出真正造福于民众的学问。而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总体看法具有普遍的科学性,它对于我们树立民俗学的正确立场、观点,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辩证法去对待民众的文化,我们才能真正做好学问。
民俗学是一门实践的学问,它的研究方法是实践的,它的目标和旨趣也是实践的,由于民俗学研究的对象民俗文化纷繁复杂,其中不乏优秀的文化传统,需要我们保护和发扬,但也有很多封建社会遗存下来的糟粕,需要我们加以辨别和抛弃,只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使我们更客观更科学的分析和判断这类现象和问题,更好地为保存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服务。
另外,宗教是我们研究对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学者在研究宗教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处理研究对象和人生信仰之间的关系,由研究开始,渐渐转而信仰宗教,失去了研究者客观的立场和态度。我认为,由于我们时常需要深层的接触宗教,所以更需要我们加强政治学习,对我们的研究对象——宗教,保持一个正确的、客观的态度和立场。因此,不断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和完善自己,不懈地学习和坚持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于一个民俗学者来说,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因此,我会坚持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以上,我是从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大方面谈的,下面,我想具体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上,谈谈一些感受。
四年前,我怀揣着对钟敬文先生的崇敬、对民俗学的热爱,带着求知的梦想与渴望,当然,还有小小的忐忑来到了新澳门新葡萄娱乐民俗学国家重点学科,开始了我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渐渐地,我发现,我们的生活与其他专业的同学是如此的不同。当他们在电脑前悠闲地看着电影、打着游戏时,我们会在实验室里用先进的数字化手段,将前辈学者搜集到的珍贵的民间文化资料转化为数字化产品,向国家和人民展示,切身地参与到国家的文化保护工作之中;当他们独自在图书馆读书、独自在自习室学习时,我们会与老师一起,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一起,与研究生团队中的其他成员一起,穿梭驰骋于最鲜活的田野现场中,去记录民众的往昔记忆和现代生活,获得对民众文化最直观、也最真切的理解和认识。对于这些不同,起初我也觉得不解,甚至感到痛苦迷茫,但是当我把这些都暂时藏在心底,试着咬牙跟紧科研项目的节奏和研究生团队的脚步,然后试着去思考和理解其中的奥秘时,我突然感到自己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经过在民俗学国家重点学科四年的学习和工作,我切身体会到,正是在科研项目的训练和实践中,我们边学边干,边干边学,专业知识才提升得最快;正是在研究生团队的协作和互动中,我们才学会了顾全大局、相互配合,学会了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可以说,在研究生团队和科研项目中,我们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我们的学术能力得到了提升,我们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我们由此日渐成长,日益成熟。
我的导师董晓萍教授常常教导我们,要时刻意识到自己的位置,记住自己最初的誓言。我们所在的专业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是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先生生前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这里既有优秀的学术传统、踏实严谨的学术作风,又有勇于创新、勇于领先的学术精神。我认为,珍视和传承民俗学国家重点学科优秀的学术传统、踏实严谨的学术作风,可以使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坚守自己心中的那片精神家园,而勇于创新、敢于领先,即是争做时代先锋的精神内核和必然前提。
董老师常说,一个大学、一个专业,有传统和没传统是不一样的;有了传统而能不能自觉地意识到传统在人生成长中的价值和作用也是不一样的。我不聪慧,但有心向学,希望能够秉承着新澳门新葡萄娱乐民俗学重点学科优良的学术传统和勇于创新、勇于领先的学术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向前,做真正为了民众、造福民众的学问。